【每日一练】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6月25日)

时间:2023-06-25责任编辑:zz145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23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选题

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2.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3.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  )

A.学科活动 

B.社会活动 

C.主题活动 

D.文体活动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主要是强调培养学生的(  )

A.智力 

B.动机 

C.意志 

D.兴趣

5.学生先熟悉“猫”“狗”“猪”等概念后,再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这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二、教学设计题

《爬天都峰》

(1)请简述小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这节课,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的白板说属于典型的外铄论。

2.C【解析】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但课程资源并非越多越好,需要选择性地加以利用。

3.C【解析】主题活动是就某一特定专题而展开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主题活动。

4.D【解析】孔子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好学、乐学,才能使学生“学而不厌”。

5.A【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学生先学习“猫”“狗”“猪”等概念后,再学习“哺乳动物”概念的学习就属于上位学习。

二、教学设计题

(1)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六)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七)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八)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