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22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选题
1.幼儿园里的开关、插座一般设置在幼儿不易够到的位置,幼儿园小班一般不用体积过小的玩具等。这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 )
A.可变性原则
B.安全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做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他总结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 )
A.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B.先慢后快,呈正加速型
C.先快后慢,呈正加速型
D.先慢后快,呈负加速型
3.教师向幼儿出示两个一模一样的球形橡皮泥,等幼儿确定它们是一样的之后,把其中一个搓成细长条形,这时大多数幼儿都认为球形的橡皮泥和细长条形的橡皮泥不一样重了。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 )
A.绝对性
B.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经验性
4.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可供选择和运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 )
①动作与行为练习②讨论、游戏③参观访问④情景演示、讲解示范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应该注意儿童平时健康保护,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电视( )米左右的距离。
A.1
B.3
C.7
D.10
二、材料分析题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难以查到出处的口号,正在成为家长、幼儿园、学校背后一股巨大的推动力,推动着相当多的家庭加入择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队伍中。不少幼儿园主动适应家长和小学的需要,干脆把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变成了学前班,不断地进行习题和知识训练,学习的是上小学后的知识。“不这样,孩子进入不了好小学,幼儿园的名誉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也给小学的教育带来极大的困扰,许多新生在入学前就学了不少数学、语文、英语知识,教师根本没有办法按照小学一年级的课本讲课,“你讲什么他都会,但不讲不行。”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幼儿园和小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在园区的安全性上,应注意:幼儿园户外设备应固定在地上,以免翻倒;室外的插座及电线设备应设置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楼梯的两边应设幼儿扶手,楼梯踏步不宜过高,以幼儿的跨度为准;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等。幼儿园小班不宜用过小的玩具,防止幼儿吞咽。
2.A【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做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得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因此说,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C【解析】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它还伴随有其他一些表现:(1)不可逆性,即单向性。通俗地说是指不能翻过来倒过去地考虑问题,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2)拟人化或泛灵论。自我中心的特点常使儿童由己推人。(3)经验性。经验性是指幼儿的思维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
4.D【解析】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动作与行为练习、情境演示、游戏、讨论、讲解示范、参观访问。
5.B【解析】详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目标1的教育建议。
二、材料分析题
(1)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把幼小衔接看作是单纯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如材料中,不少幼儿园主动适应家长和小学的需要,干脆把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变成了学前班,不断地进行习题和知识训练,学习的是上小学后的知识。幼儿园这样的做法,会使孩子进入小学后自以为:“这些我都知道”“这些我已经会了”,对学习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家长急于求成,反而使儿童求知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强,缺乏上进心。
(2)解决策略: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以帮助儿童顺利跨进学习、生活的新起点。
①除了材料中所述的物质知识准备意外,还要积极开展对大班家长的宣传教育。幼儿园园长与大班教师共同负责动员家长做好准备工作。第一,心理准备:为适应新环境做准备,鼓励孩子大胆参与新集体,结交新朋友,既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又要相信多数同学一定会欢迎自己,自己也一定能和他们友好相处的。第二,能力准备:利用暑假训练孩子听闹钟早起早睡,保证睡足8~10小时,午睡半小时;独立安排应负责的学习与劳动任务,学会生活自理。第三,学习准备(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按课程表取书,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书包和管理好学习用品,从小养成孩子放置东西整洁有序,爱惜书本和物品,看书、握笔姿势正确,在固定地点认真、专心地看书、绘画等学习习惯。第四,物质准备:孩子进入小学之前,需要准备好书包、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和水杯、餐具等生活用品,这个过程对孩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外,还有身体的准备。
②对大班幼儿开展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第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第二,加强幼儿独立生活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