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小学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 )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3.下列学习策略中,哪一项不属于监控策略( )
A.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D.设置学习目标
4.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
A.可能性B.观摩性 C.目的性D.可控性
5.( )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弗洛伊德
6.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7.私人通信、日记、个人声明等属于( )
A.正式文献 B.非正式文献 C.事实性文献 D.工具性文献
8.老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老师不在时,学生立即大吵大闹。与这种现象相配的教师领导类型可能是( )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消极型
9.少先队活动的根本特性是( )
A.教育性 B.组织性 C.实践性 D.趣味性
10.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是( )
A.直线型学校组织 B.职能型学校组织
C.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 D.矩阵型学校组织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3.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C【解析】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大致处于6~11岁的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
3.D【解析】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和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D项属于计划策略。
4.A【解析】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5.B【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
6.B【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7.B【解析】非正式文献指未正式出版的各种材料,以及私人通信、日记、个人声明等。
8.A【解析】专断型的教师,对学生时时严加看管,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认为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学生的典型反应为屈服,教师一旦离开教室,学习就明显松垮。
9.B【解析】少先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队的组织教育。少年儿童教育的共性寓于队的组织教育个性之中,只有与队的组织教育这一根本特性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少先队教育的特点。
10.C【解析】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模式有直线型学校组织、职能型学校组织、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矩阵型学校组织、事业部型学校组织。其中,常见的是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1)选择研究课题;
(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3)制定研究计划;
(4)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5)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3.(1)有效的说服。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①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②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③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